“躺平”及其社会学思考开题报告

 2023-08-30 08:26: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生活压力不断扩大,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众多高频词,不断更迭,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隐形的反馈着20-30代青年的社会心态。有关“躺平”这一高频词的热议,不仅反映出当代青年群体对与日俱增的压力的一种软性对抗,也是一些青年工作状态的间接体现,“‘不卷了”“卷不动了”“我躺平了”等成为众多青年群体的口头禅,直接反映出亚文化状态下部分青年对职场的真实感受,放弃了奋斗,采取躺平的人生态度。但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同时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性更是使这种文化不断泛滥,对青年群体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不同方面的影响,不良文化的渗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会起到阻碍作用,应予以重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将目光集中在“躺平青年”的生活大背景下,主要分析了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以及社会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在制度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基本上勾勒出对“躺平”所要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结构。

综合以上学者研究,发现在社会学中对“躺平”的研究还有一些可以拓展的地方。第一,研究对象的针对性。国内的现有研究往往是针对“躺平者”的整体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比较泛化。随着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的传播性以及发散性,“千禧一代”的青年针对网络热门话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扩散,这一研究对象也更具有典型代表性。因此,我们可以将研究对象的范围缩小,主要针对即将面临就业以及升学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研究角度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文化背景角度入手,对“躺平”这类社会现象的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入手的比较少。因此,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从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心理学以及结构化理论出发分析此类社会现象。第三,对策的能动性。目前关于“躺平主义”的对策主要集中在制度性层面,但从国家宏观方面出发调节此类社会现象难以入手且实效性难以预见,难以一时看出显著的干预效果。可以从个人层面入手,针对不同的“躺平”类型以及特殊群体,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推动青年群体朝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1)第一部分为导论,引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以及界定相关理论,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2)第二部分介绍研究对象(躺平)现状,分析躺平的不同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一定的文献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具体来说,主要运用以下两种种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着重阅读有关“躺平”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相关的文献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已具备了社会调研的方法和能力。

2、通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且在指导教师的全面指导和帮助下,能够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通过网络与图书馆的资料,可以收集到相关主题的研究文献与资料、数据作为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